【無私助人】投身社會服務助自閉童走出困境 單親媽盼用愛包容︰救孩子也救父母
發布時間: 2021/01/07 19:21
最後更新: 2021/01/07 21:03
自閉症孩子需要更多關愛,照顧他們的父母同樣需要支援。非牟利慈善機構「愛・傳遞」創會主席潘嘉麗(Kitty)早年縱橫商界,離婚後獨力撫養兩個女兒,並投身社會服務。近年機構以自閉症家庭為服務對象,為自閉兒童提供治療,同時透過家長培訓幫助父母。潘嘉麗堅持「救孩子也救父母」,令數十個家庭得以重生。
見證留守兒童哀歌
潘嘉麗從事服飾製造業逾20年,在10年前,她開始想「做一盤能回饋社會的生意」。在全職從事社會服務之前,她曾有兩年到中國內地多個省份,協助當地的留守兒童,親身見證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哀歌。直至一次去雲南山區,她在途中一度舉步維艱、呼吸困難,以為自己出現高山反應,情況持續數天後,只好結束這次探訪。
回港後,潘嘉麗求醫才發現血管閉塞,更險些中風,其後進行俗稱的「通波仔手術」(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)。礙於健康狀況,她不得已放棄內地的社會服務工作。
我自知身體不好,難以再去山區服務,但我很喜歡社會服務,於是決定結束生意,全身投入慈善工作。
潘嘉麗深信「愛是最大力量」,靠著積蓄於2013年成立「愛・傳遞」機構,並於2015年註冊為非牟利慈善組織。最初兩年她與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一起籌辦機構,當時仍未有特定的服務對象,不過一次經歷令她立下決心,全心全意幫助自閉症兒童。
救助自閉症家庭重生
有一次,她出席一個有關自閉症的講座,發現這個世代患自閉症的孩子愈來愈多,尤其基層家庭欠缺支援,當中更有不少2至6歲確診兒童的隱蔽家庭。她嘗試代入自閉症孩子的父母角度,因此確定機構的服務方向,就是為2至6歲來自基層家庭的自閉症兒童提供一年服務。只是資金有限,機構在一至兩年間只能為10個家庭提供服務。
我們讓孩子直接治療,也有家長培訓、夫婦輔導,希望父母知道如何帶動自閉症孩子健康成長。不單救孩子,而是救整個家庭。
離婚後潘嘉麗成為單親媽媽,獨力湊大兩個女兒,自己與女兒都嘗過家庭陷入低谷,她深切體會到教育父母,拯救整個家庭比只救孩子一個重要。眼見自閉症青年求職處處碰壁,於是她創辦社企「綠悠天」,透過「魚菜共生」生態系統,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,培養他們對魚菜共生的興趣,並協助他們進一步成為「魚菜師」。
「魚菜共生」系統建構好後,只需餵魚、培苗、測水質及收割。這是一種重複性工作,既不用面對太多人,而且可以對著一片綠,適合自閉症青年。
深信愛是最大力量
這些年投身社會服務,潘嘉麗體會到無論提供多少協助,必須以愛行先,當受助人感受到被關心,才能建立信任。她憶述,4年前在一個商場舉辦展覽,當時有一位媽媽在附近踱步,後來得知對方育有一名自閉症孩子,丈夫知道孩子自閉後離母子而去,這位媽媽只能獨力撫養孩子,箇中辛酸無人明白。
潘嘉麗與這位媽媽傾談,雖然機構無法即時為她提供實際的幫助,但對方感謝潘嘉麗樂意聆聽她的苦況。潘嘉麗盼望大眾對自閉症群體表達多一點愛︰
如果你在街上見到有小朋友瞓地扭計、踢東西,先不要批評他沒家教,可能他有自閉症特徵,不懂宣洩,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表達。
在疫情下社會充斥著憂慮與怨氣,她認為只要每人多行一步,對別人善良一些,世界就多一點愛。
這個農曆新年,「愛・傳遞」舉辦賀年糕點慈善義賣活動,每買一盒糕點,機構便贈送一盒蘿蔔糕及口罩給基層人士,受惠群體包括自閉症家庭、基層家庭、獨居老人、戒毒復康人士等,詳情及購買可瀏覽機構網頁。
【潘嘉麗家庭故事】
【女人自強】商界女強人走出失婚陰霾當單親媽 因愛女一句「我無爸爸」甘願放下事業
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,參考名校精選試題,鞏固知識,緊貼學習進度。立即免費下載︰bit.ly/2X96KAZ
記者︰駱秀玲